Long-term Blood Pressure Evolu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Has ABPM Prognosis Utility about Future BP Levels?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腔隙性梗死后3个月内的ABPM能否预测长期血压水平。
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急性腔隙性卒中患者的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于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在稳定期进行ABPM。平均随访14个月期间(3~36个月)控制BP。记录主要临床特征、急性卒中时和随访最后终点时的BP水平以及ABPM值。两组被定义为:1组患者末次SBP>130 mm Hg;2组末次SBP≤130 mm Hg。进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显著性定义为P<0.05。
结果:15例患者,平均年龄63±9岁,74%为男性,80%有高血压,53%为吸烟者,40%有DM,33%肥胖,20%有睡眠呼吸暂停(OSA)。1组和2组平均发作时SBP为164±27 mm Hg vs. 182±22 mm Hg;抗高血压药物平均应用数量为2±1 vs. 1.8±1;24 h MBP为97±9 mm Hg vs. 86±5 mm Hg(p<0.017);日间MBP为99±9 mm Hg vs. 87±6 mm Hg(p<0.012);夜间MBP为93±6 mm Hg vs. 83±6 mm Hg(p<0.034)。1组和2组中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分别有55.5% vs. 33.3%;非杓型44.4% vs. 83.3%。1组发作位置:4例囊、2例丘脑、1例延髓、1例隆突、1例皮质下。2组:3例丘脑、1例豆状核、2例不确定。
结论:长期SBP呈≤130 mm Hg的2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时显示出较高的BP水平。24 h ABPM、日间和夜间SBP水平较高与随访结束时BP控制较差有关。非杓型状态与末次BP水平较高无关。末次SBP>130 mm Hg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康复治疗。末次SBP≤130 mm Hg的患者显示出 发作主要位于基底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