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房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OCC2010”邀请台湾陈适安教授等就此问题,尤其是手术终点及临床结果进行了精彩演讲。
用于慢性房颤射频消融的各种肺静脉隔离策略、解剖或电位靶向消融策略正在蓬勃发展。肺静脉电学隔离是阵发性和非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迷走神经节消融等改良左心房基质对非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十分必要。不同的消融策略,将得到不同的消融结果。因此,在房颤消融策略和战术多元化的时代,消融终点的判定将是关系到消融结果、手术成功与失败关键问题。
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在80%左右,持续性房颤在70%左右。
1、持续性房颤消融的现实终点
技术终点
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只是一个阶段性技术终点,不是最后胜利,要夺取心房的最后胜利,重新恢复被颠覆的窦性心律,还要继续进行艰苦的努力。为终止消融后房速加做左房线性消融,或消除碎裂电位也是阶段性技术终点。
操作终点
房颤被消融终止、完成消融预案、或完成消融预案加药物或电复律,都是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的操作终点。以房颤被消融终止做为持续性房颤的操作终点不可靠,因为房颤基质尚存,因此潜在着很大的房颤复发可能,房颤或房速很可能还被诱发。阶梯消融策略与房颤诱发试验相结合,可用于任何类型房颤消融终点的评价。以房颤不被诱发作为操作终点,可明显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但若遵循反复诱发反复消融的原则,则可能导致过度消融和损伤,而且,运用不同的诱发程序,可导致不同的结果判定。
临床终点
在消融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情况下,只要无房颤发作,就是理想的临床终点。尽管症状改善是有价值的预后终点,但无症状显然不等于无房颤,无症状对确定未来中风危险和抗凝药的使用毫无指导意义。无房颤的定义可理解为完全无房颤、房颤发作持续小于3s或30s,房颤发作无症状。
2、持续性房颤消融的理想终点
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其消融的理想目标应该是直接终止转为窦性心律,或经过一种或两种中间型房速后转为窦性心律。房颤消融成功的标志是窦性心律的恢复。即使房颤不再发生,如果消融相关性房速依然存在,那么窦性心律仍处于被颠覆状态。所以,只有消融使窦性心律恢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终点。
3、恢复窦性心律的必要性
窦性心律是发动机正常运转的节律,研究表明,单纯消融恢复窦性心律的长期预后显著优于消融加药物或电击恢复窦性心律的长期预后;消融相关性房速的发生率升高,这不是消融所希望的结果,房速的心室率更难控制,症状甚至比房颤更明显,推荐二次消融,以提高恢复窦性心律的机会。
在放电过程中,房颤虽不被终止,房颤周长却可能发生惟妙惟肖的变化。房颤周长和房颤持续时间已被证实是两个独立的消融终止房颤的预测因素。一旦房颤周长延长到一定程度(至少>180ms),房颤的维持机制便开始动摇,房颤可直接转为窦律,多数情况下会转为房速。
4、个体化消融
以消融终止房颤并恢复窦性心律为消融终点,这是理想的消融终点,但若要求在每一例房颤病人都达到这个终点,也不现实。消融终点既要追求完美,又要因人而异,权衡利弊,防止过度无效的消融。
碎裂电位消融及线性消融可增加成功率,对持续房颤是必需的。碎裂电位区常是主频区。最大DF区域并不是出现碎裂电位的区域,该区域的电信号反而最为规则,而它的外围区域则是电图碎裂程度最高的区域,继续向外在激动频率较低区又出现较为规则的电图。提示房颤波从最大DF区发出传导至该区边缘后即发生分裂、方向改变、传导速度变化等,使该处也就是最大DF区边缘出现碎裂电图。左房大小是影响成功率重要因素,LA内径大于45mm,房颤易复发。
以房颤不被诱发做为操作终点在现阶段还不可靠,虽然可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但若遵循反复诱发反复消融的原则,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消融和左房损伤。而且,运用不同的诱发程序,可导致不同的结果判定。临床实践表明,房颤持续时间和左房容积是影响消融终点的独立预测因素,对房颤持续时间太长和左房容积太大的房颤患者进行消融,更要权衡利弊。通过主频分析,左房到右房的频率梯度消失,可作为消融终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