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AS2018丨压力、行为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8/5/15 10:35:0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血管疾病(CVD)与社会心理压力存在相关性,这个观点已得到众多研究证实并为学界广泛承认。

  编者按:心血管疾病(CVD)与社会心理压力存在相关性,这个观点已得到众多研究证实并为学界广泛承认。在2018年5月6日召开的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大会上,美国艾默里大学Viola Vaccarino教授发表《压力、行为与心血管疾病》的大会报告,阐述了自己在压力相关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新进展。Yusuf教授长期专注于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学与心血管疾病研究,她的报告得到了与会者广泛关注,《国际循环》对主要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美国亚特兰大艾默里大学 Viola Vaccarino教授
 
  过去30年,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指出,心理压力与CVD存在相关性。目前已证实,短期和长期心理压力均会引发心血管功能紊乱。此外,有证据显示,不同性别对这些压力的易感性不同。值得注意,在普通人群中,女性的心理压力是CVD的强预测因子。近期研究已将压力与冠心病年轻女性患者的不良结局联系在一起。女性的心理危险因素多于男性,这可能是其易感性增加的部分原因。研究表明,压力相关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女性中比男性更普遍。
 
  这种易感性与压力相关的心血管风险的机制需相关试验进一步阐明。研究表明,这种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作用,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不平衡,触发氧化应激和炎症信号,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和血管功能紊乱。事实上,排除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即使是轻微的心理压力也可能造成系统性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增加。此外,与血压和心率调节相关的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冠心病风险增加相关。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朱婧



压力行为心血管疾病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